打开

“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项目在川外盛大启航

环球网2025-04-10 16:19

4月8日,由教育部语合中心指导、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汉语桥”“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项目启动仪式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20名中学校长及教育官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成渝教育考察之旅。

启动仪式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详细介绍了川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学科特色以及国际化办学取得的显著成果。董校长强调,本次访华团以“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文化考察、学术论坛、院校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中亚与中国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与人才共育,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国际中文教育”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机遇。他表示,川外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学术对话与技术赋能,携手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新篇章。

比什凯克国立大学附中校长达米尔・科诺克巴耶娃在发言中指出,“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中亚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共赢,更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她感谢中方搭建的坚实桥梁,并期待通过此次访华活动,与中国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教育合作新模式,加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阿卜杜拉萨卡夫中学校长阿斯兰・赞卡比洛夫则对川外的精心筹备与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强调,要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中亚学生接触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感受中国教育的魅力与活力。同时,他希望能够借鉴中国在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中亚国家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在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增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与会代表依次签署了《“携手共进,共创教育新未来”倡议书》。该倡议书发出了“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共育全球胜任人才”“共建师资发展平台,共享教学创新经验”“构建资源协同网络,赋能教育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倡议,为双方未来的教育合作指明了方向。

项目启动仪式上,四川外国语大学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达成了共建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的合作共识。董洪川校长代表川外向比什凯克大学授予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在教育合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未来的人才共育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教育桥梁 丝路互联”中亚校长访华团项目将在成渝等地开展中小学访问、地域文化考察、巴蜀非遗体验等活动,并围绕教育现代化主题开展多场学术对话,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协作模式,为教育合作与世界文明互鉴提供实践范例。

此次活动由教育部语合中心指导,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承办。该访华团将在成渝等地开展中小学访问、地域文化考察、巴蜀非遗体验等活动,并围绕教育现代化主题开展多场学术对话,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教育协作模式。

推荐阅读

打开环球时报客户端,一起看世界